宽卓太走了,给后人留下这三样宝青海

年8月,老党员、老干部宽卓太永远地走了。

除了离世前立下遗嘱、捐赠给刚察县泉吉乡民族完全小学的51万元助学资金,宽卓太还给后人留下了三样“宝”。

第一“宝”: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翻开宽卓太的简历,在文化程度一栏填写着:原有文化程度文盲,现有文化程度初小。那是因为,宽卓太在牧区的“马背小学”学过藏文,却从没有接受过汉语教育。那他是如何学会写汉字的呢?答案是自学。

宽卓太赠送给卓玛什杰的书籍

3月22日,记者在泉吉乡宁夏村见到了宽卓太的两个外甥,昂青加和卓玛什杰。他们告诉记者,姨夫宽卓太在西安养病时,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便是学习。

大概在年,宽卓太的老伴儿病重卧床,需要人照顾。昂青加一家人商议后,决定让卓玛什杰两口子去西安照顾膝下无子女的宽卓太老两口。姨娘去世后,看到姨夫一人孤苦伶仃,身体又不好,卓玛什杰夫妇决定留下来照顾姨夫,直到三年后请到保姆,卓玛什杰夫妇这才放心回到青海。

三年里,老人的生活习惯,给卓玛什杰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姨夫每天都要读报纸、看新闻,几乎一天都没落下过。早上起来就能看到他趴在桌子上写东西。”卓玛什杰离开西安时,宽卓太还将自己十多本书籍赠送给了她,还一再叮嘱:“这些都是好书,可以拿回去让孩子们看。”说着,卓玛什杰便带记者去看了那些她至今还收藏着的书籍。

一个陈旧的黑色皮箱里,塞满了各种书籍,记者翻看了一下书名,有理论书籍《邓小平理论简明读本》、工具书《新编藏文字典》、传纪类读物《毛泽东传》,还有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很难想象,一个从未接受过正规汉语教育的藏族老人,是如何读的这些书本?何况,老人家里的书籍远不止这些。

昂青加兄妹翻看姨夫宽卓太赠送的书籍

不懂就问——宽卓太学习的方法其实就是简单的四个字。

“每到学生放学时间,姨夫就拿着书本去问路边过往的学生,然后用藏文标记读音。”难免有不理解的人要问:这么大岁数,怎么还跟学生学认字呢?然而在宽卓太的眼里,学习的事情从来没有什么可丢人的,任何人都可以当他的老师。

宽卓太坚持学习的习惯,直至走到生命的终点也未停止过。

第二“宝”:艰苦朴素的吃苦精神

从宽卓太的档案简历中可知,出身贫寒的他,小时候跟着父亲先后到甘肃民乐、祁连一带地区讨过饭、做过鞋匠。生活的艰苦,让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即便是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也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从西安背旧衣服回青海的经历,昂青加记忆犹新:“姨娘和姨夫定居西安的五十多年时间,我每次去探望,都会给我一大包旧衣服背回青海,让牧区的亲戚们穿。”

昂青加说,后来家里条件好了,已经不用穿旧衣服了,可是老人只要有旧衣服都要让他拿回去。为了尊重老人勤俭节约的习惯,昂青加兄妹总是很顺从老人的意思。

其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没有人会穿过于破旧的衣服,尤其在古城西安,在这个西北最发达的城市,更是看不到。但是,“姨夫一直穿着打了补丁的衣裤”。

老人舍不得扔掉的不光是旧衣物,还有那些卓玛什杰带回来的书籍,有些书已经破损、脱线松散,而且那时很多书在书店随便就能买到,价格也便宜,可老人总是处处勤俭,何况是他最珍爱的书籍。

宽卓太亲手做的皮箱

在卓玛什杰给记者看书籍的时候,靠墙放置的一只棕色的皮质手提箱引起记者注意,皮箱有些磨损但依然精致。卓玛什杰告诉记者,那是宽卓太老人亲手做的。曾经在民乐、祁连讨饭期间,宽卓太学到了做皮子活儿的手艺。“这个皮箱姨夫用了好多年,即使旧了很多他也没有想过换新的,后来转送给我,说自己做的很结实耐用。”皮箱拎在手上,沉甸甸的。

吃穿用度,宽卓太一生十分勤俭。为自己花钱他很“吝啬”,但是,汶川、玉树地震他积极捐款,在“六一”儿童节他拿出自己节省的钱给孩子们买文具,临终还将自己一生的积蓄尽数捐赠给了学校。

宽卓太在勤俭节约和慷慨解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第三“宝”: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宽卓太老人的一生遇到过很多逆境,但无论怎样艰苦,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儿时的宽卓太为了生存随父亲四处颠沛流离、乞讨要饭。在牧主家放牧的母亲和妹妹因不堪折磨从牧主家逃跑了,逃进山后母女俩从此无影无踪。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生活状态下,他还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做木工、当鞋匠,硬是挺了过来。

后来参加工作后,有一次在给羊群做药浴时,一些体弱的羊因拥挤被踩倒了,为了不让羊误食药水死亡、使集体财产受损,情急之下宽卓太跳入药浴池去扶起踩倒的羊。而这一跳,带给他的却是终生的伤害。在救羊的过程中,宽卓太不慎将四下溅起的药水咽下,造成了肺部损伤,从此落下肺病。

卓玛什杰给记者看姨夫宽卓太做的皮箱

除了肺病,这些年他身患各种疾病,宽卓太一生都在与病魔作斗争。卓玛什杰说:“除了学习,姨夫每天必做的另外一件事情便是练太极拳。”

即使后来身体不允许他再亲赴工作岗位为国家作贡献,但他还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顽强地活着,因为他心系家乡的人民,他要亲眼看着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亲眼看着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

昂青加说:“可能是因为姨夫每天读报、看新闻,虽然与家乡远隔千里,但每次我去探望他时,家乡的变化总是清楚地与我说起。”

家乡在宽卓太的心里,家乡的人民在他心里装了一辈子。

连日来的采访中,走过他曾经放牧的草山,踏上他留恋一生的故土,寻觅他留下的感人故事,倾听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心跳声,宽卓太和蔼又伟岸的形象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

宽卓太走了,宽卓太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ystny.com/tjqjs/tjqjs/151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