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谈体育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书记杨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书记杨艳

日前,《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发布,引发社会广泛热议。《方案》彰显了“无体育不教育”的理念,强化以体育人,倡导快乐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鲜明育人导向。在“双减”背景下出台的《方案》,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凸显学生身心健康在全面育人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推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也是切实减轻学生总体负担的组合拳,更是培养学生更加健康的生活状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推器,这是自带动力的评价方案。

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看似在做加法,但实际是通过“增”,实现“减”,达到“育”的精准和高效。方案内容体现在“四增四减”上,即增加考核分数,减少评价难度,突出合格性,着眼全体学生;增加项目选择,减少粗放管理,突出全方位,着眼自主意识;增加过程评价,减少突击应试,突出渐进性,着眼习惯养成;增加学段衔接,减少孤立片面,突出全过程,着眼健康成长。这样的“增、减”变化,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兴趣需求,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公平性,考虑选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对学校高质量的教育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因校制宜,系统构建“一校一策”,提供体育教育的高质量供给

(一)管理育人构建完整的学校育人工作体系

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是在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和东北师范大学支持下,由朝阳区教委与东北师大附中于年合作创办的“全寄宿制”公办完中示范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坚持唤醒生命自觉”为育人核心理念,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体育育人目标,学生为本,搭建“三个系统”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即内动力系统、外动力系统和支持系统,实现了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体育工作格局。学校通过“自觉·成长”课程体系建设、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建设和学本优效课堂打造,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教育系统支持。学校践行健康第一,无体育不教育的理念,在保证课时、时间、师资、活动、条件等基本要求下,统筹打好“五项管理”、“双减”组合拳,保证学生足够的锻炼时间,不断丰富课程选择,重视五育并举、融通互育,评价赋能成长,做到减负提质增效。

(附中运动之王-长跑、接力赛)

(二)课程育人厚实学校快乐体育的内涵要义

我们深刻认识到体育与健康在学校“自觉·成长”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基于快乐体育内涵的价值导向,依据课程标准,通过改革课程供给结构和精准定向实施,实现“三个统一”即必修与选修、学科与活动、基础与研究的统一,“两个打通”即打通学科壁垒、打通学程限制,促进学生自觉、全面、优长的发展。(体育与健康领域)为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包括素质Ⅰ、素质Ⅱ、运动能力Ⅰ和运动能力Ⅱ中球类、武术、体操以及运动与健康饮食、健康安全和体育运动常识等。(体艺类拓展系列)面向分层学生,以“学科+活动”方式开展,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和兴趣提供选择性课程。如橄榄球、瑜伽、武术、短兵、射箭、击剑、棒球、女子防身术、健美操、太极拳、舞龙舞狮等。(主题课程和项目课程)面向个体学生,基于学生自身潜能和禀赋,以及学生个别化帮扶计划,根据发展需求适配相关课程。也包括高水平专业队,如足球、篮球、田径、健美操等,以及高品质社团,实现校内贯通培养。

(学生篮球联赛)(学生足球联赛)

通过必修和选修教学模块,运动项目、特色校本课程、常规体育赛事活动,社团活动等,确保每天锻炼时长和运动量。通过“教师多研、课堂教会、常态勤练、主题常赛”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和校内主阵地作用,激发内驱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运动习惯、技能和特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师生同台、团队协作趣味赛)

学校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配备和培养,九位体育教师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融合教学的能力,专业过硬,育人本领强。校园做到体育场地设施全天候开放、器材用品随到随取,为课程实施和便捷使用提供一切可能。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全国足球、篮球特色校,北京市田径、篮球传统校,北京市校园足球基地校,北京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优势,继续保障好特色项目,既服务全体学生,又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学校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坚持“三项增值计划”,即晨跑“日光计划”、晚练“月光计划”和冬季长跑计划,鼓励学生贵在坚持,日积月累,形成习惯,落实“让运动成为习惯,让健康伴随成长”的附中自觉成长倡导,让锻炼引领学生阳光健康的生活方式。

(专业过硬、育人本领强的体育学科组)(部分特色校本课程)

二、因需对标,落细落实“一生一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评价育人助力学生享受成长的过程

《方案》聚焦“人之为人”的核心,践行“无体育不教育”的理念,倡导快乐体育,帮助学生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因此,因需对标,落细落实“一生一案”,让每一位学生拥有实际的获得感是评价改革的应有之义。

从全过程育人上,体育考核评价贯通学生的小初学段,要建立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基础教育全学段的成长档案,形成对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关照;同时,在中小衔接和初中课程上提供适切的供给和指导,保证学生的教育顺利升级。通过全过程的教育,帮助学生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形成基本运动技能,培养1-2项专项运动技能和特长,享受坚持锻炼带来的成长乐趣,逐渐形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从个体特需发展上,比如,对暂时达标有困难以及近视、肥胖防控的学生,建立体质健康“一生一案”尤为迫切,从饮食指导、锻炼定制等做好特需课程的跟进和过程性鼓励评价;对有不同潜质和发展禀赋的学生,通过课程和评价,成就学生的特长发展等。

从全面成长上,通过保证充足的锻炼、睡眠时间、健康饮食的基础上,丰富的课程供给和活动开展,让学生在各种运动中体验体育精神的深刻教育作用,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的同时,达到“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体育育人目标。以学校的常规体育赛事为例,大部分是以“赛”为重点的个体、团队和集体活动,从校级层面,分为体育节(春季素质运动会、秋季体育嘉年华、冬季长跑)、专项联赛(篮球联赛、足球联赛)、校园吉尼斯等,从年级班级层面,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如:篮球、跳绳、踢毽子、定向越野等非常丰富。各种比赛和活动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敢于竞争、学会配合、处理冲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面对失败等;在体育社团中,培养领导力、学会混龄交际、开展展示分享等;在专项技能发展中培养吃苦、享受孤独、超越瓶颈等,这些都是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宝贵财富,是对健全人格培养、意志品质锤炼最好的教育。学校要科学发挥体育促智、体育健心等更大意义的价值坚守。因此,要充分挖掘评价中的积极要素,多维度发现优点,增加表现性、过程性评价,开展个体、团队、集体评价,让评价成为学生享受体育乐趣、健康成长的激励棒。

(体育嘉年华:人人选择人人参与人人受奖)

(二)协同育人构建有效的校家社育人共同体

学校进一步拓宽育人渠道,融合育人力量,延展课程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课程;进一步增进校际合作,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持续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围绕学生健康成长,达成普遍的共识,目标一致,建立课上课下、校内校外联动机制。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在学科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整体统筹下,研发分层分类体育作业、制作家庭运动指导视频,指导个性化锻炼计划,倡导亲子趣味运动,长跑组合、结对锻炼等,这样既增强体质,又增进亲子沟通。家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主动发挥榜样作用,加强对孩子的鼓励和引导,用心陪伴,坚持亲子体育运动,形成锻炼习惯,构建健康生活方式,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月光计划:学生宿舍晚间自主锻炼)(学生居家自主锻炼)

“无体育不教育”。以体育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健康成长的喜悦;以体育人,打好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底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tystny.com/tjqtd/tjqtd/149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