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救了我的命三十余年太极初步心得体

北京荨麻疹医院地图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5950.html

我年轻那年,工伤,腰脊柱被大石块砸伤,骨头裂了三分之二,躺在床上整整九个月。其间,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数次,吃西药、煎中药、针灸、推拿、水针、耳针、物理疗法等等,无济于事!最后听从医生们会诊决定:开刀,把裂缝处用不锈钢钢钉钉住。

当时我医院专门为飞行员动手术的国内权威专家。临动手术前,我还是不放心,问我主刀医生:成功率多少?答日:50%。又问:成功后会怎么结果?答:脊柱固定后,腰是不能弯曲了,只能直弯。我理解如同小日本弯腰似地直直向下弯。对方认同我的理解。我再问:50%不成功会怎样?答:一辈子躺在床上。以我对万事从来都独立思考、绝不人云我云、绝不轻易盲目服从的个性看来,医生,与老师们一样,我都是不能太相信他们!我不可能把自己的命交给无把握的医生手里,哪怕是真不是玩意儿的什么所谓专家权威!在我眼里,他的这种回答根本不是在治病救人,而是把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当作他试验操练自己手术技巧的动物!亏得我这么怀疑一问,好似从活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当这位德高望重的权威医生的面,当时立即拒绝手术!为此得罪了千辛万苦帮我的亲朋好友们。反正我的命,我作主!

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不再治疗,整天情绪十分低落!內心痛苦,难以言表。一次偶然机会,亲友介绍了一位九十高龄太极拳师,他听了我自述,乐哈哈地告知:其实医生就是你自己!我惊愕、我盲然、我不理解!一,我从未学过医,二,我是病人,怎么就成了医生?

我九十多岁高龄的太极拳师傅解释:如你能学好太极拳,等于获得医术!自己便可医愈自己的病。“你自己就是医生,你能治你的病”的一席话,好比黑暗中见到了一盏明橙,尽管当时对这句话好似云里雾里、糊里糊涂,但一点我很明白,通过练太极拳,有治疗腰伤效果的可能!

于是,下决心开始了我锻练太极拳的艰辛历程。医院开出的是长期工伤病假单,每天有足够时间练习。躺在床上九个多月的我,当时全身肌肉无力,一站立,便腰疼,更不用说走路、下楼、骑自行车去家附近公园练习太极拳了。可是,我忍痛却做到了!因为除开刀外的各种中西医治疗方法都无效时,我便义无反顾地开始坚持练了起来。

太极拳十大要领之一:“虚实分清”。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除起势及收势,全身重量必须平均分配沉在与地面接触的左、右脚底之外,所有动作都是在两脚交替、缓慢、“连绵不断”(太极拳十大要领之一)地转移全身重量条件下完成。几乎整个体重都在全身放松情况下用单脚完成,其运动量可想而知了。当时师傳教我学的是目前已基本上失传的最老杨澄甫的七分重心在后、三分重心在前的太极拳拳式。即所有架子主要重量在后部,比目前所有七分重心在前、三分重心在后的各式太极拳难练很多。

当时,刚练拳,双脚只要受力,腰部便针刺痛加剧,更不用说单脚受全身之力了,真是痛疼难忍!记得是那年冬天开始练太极拳,地面结着冰,寒风下我尽管全身放松而缓慢地一招一式认真练习。但一套拳练下来,头面部佈滿了疼出来的冷汗!有一次,按常规,打完拳,脱下身上仅穿的一件拳服,用干毛巾擦干上半身疼出的冷汗,待替換上准备好的干净衣服时,两位身穿少数民族服飾的中年男子上前询问:周边浴室在哪里?冬天,露天擦身,一定是刚从浴室洗完澡出来,他们也想洗澡。得知我擦去的是疼出汗时,惊讶不止!有时练完拳回家上楼,实在疼得抬不起脚蹬楼梯,只好整个身体贴住楼梯,在靠双手拉及撑,减少脚蹬压力下爬到二楼家里。太极拳能救我的意念促使我坚持了下来。

我从沒有见过师傅教除我以外的第二人。在教拳时,当周围一有人接近观看他示范时,他头也不回、立即走人。每个动作仅对我演示一遍,从不言语交流。随后一看我动作不对,立即用他的拐杖打腿、打手、打腰。拐杖事实上是他的装铈品,他从来不靠拐杖走路,在我眼里,我真正的老师就是他的这根拐杖!身上紫色、红色印记已是这位拐杖老师留下的足迹、被打已是家常便饭!这是一位我十分敬畏的暴力无语老师,至今我不知他名,也从没塞钱给他或向他祝寿,更不知他的经历,完全是因为世界上只有他一人讲我可治自己病。因此,这些千辛万苦,我十分乐意忍受!十分乐意刻苦练习他教的太极拳!

在公园练得久了,大家都默认了这块练习场地无论何时我去,始终空着留给我。当有人不知情占了地方,一定会有人劝他离开,从来沒人与我抢。不管三九严寒、刮风下雨,甚至暴雨,我始终单套拳服练习。雨淋时,背部湿,不管雨再大,胸部仍是蒸汽不断向上冒出而胸前衣服不湿。雨中练拳是犯大忌!为此,师傅气得一段时间不再教我。可我在想,炼钢炉中如泼一桶水,炉不会灭。同理,当身体里练拳产生的热量超过寒气、湿汽时,湿寒不入身,湿寒入骨的大忌也不存在了。我坚持我的这一练习观念的事实,已经证明我的分析是对的。时间久了,这位师傅看我雨中练拳始终沒得病,终于认可我的观点,恢复教我练拳了。

以后每次练拳,我始终保持全身放松,思视皆空,即:脑中无思维,眼中无人物,动作呼吸自然缓慢有序。一句话:什么都不想,任其自然。我认为,太极拳一招一式,现代社会环境下,回击意识不必刻意学习,关键是抓住十大要领。

经过坚持练拳,终于有了回报!奇迹出现了,我腰疼症状减轻了。二年后,疼感基本消失!第三年参加了包括完全靠腰打水的碟泳在内的游泳团体比赛,重新获得了第一名!道理很简单:九个月臥床,骨缝中长出了肉芽(也许系非医学用词),骨裂缝之间隔了一层膜,怎么可能长出新的骨细胞?既使有,因膜的阻隔,新骨细胞之间无论如何碰不到一起,裂缝无法吻合恢复,造成除开刀钉不锈钢钉强制缝合之外,这裂缝将伴随终身!

由于太极拳十大要领之一“主宰于腰”:腰动,带动全身动,腰如不动,全身则不动。脊柱左、右周而复始来回转动时,使得骨裂缝开始相互磨擦,原沉积在缝中肉芽膜被磨损而破裂,破裂代谢物经体液逐渐排出体外,裂缝内产生的新骨细胞之间逐渐相互吻合。由于代谢物逐渐排出体外,不再压迫神经,疼感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尽管随着年令增长及不断有负重,腰疼仍时有发生,但当时的太极拳锻炼,确实救了我一命!特别说明的是,我的太极拳治愈腰疼理论,是自已总结出来的,这仅仅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个例,不能代表医学角度的理论。

另外,我在脊柱转动过程中,坚持另二个太极拳十大要领之一“虚领顶颈”、“含胸拔背”:意思是,头顶好似顶一个碗,颈部直,胸向前向两边伸开,背部直,一句话:脊柱要保持直转。在这样条件下转动,保证了裂缝处安全自然吻合。不受侧面压力而错缝吻合,因为没有产生侧面压力的条件,因此我练的太极拳是安全的。

他教学的唯一条件是,不允许我教第二个人。师傅仅管不许我教他人,每次一练习,我身后始终有几十个人在模仿学。当然,尊重师傅,我从不教人。据一位随我练拳的“学生”自述,自从随我打太极拳之后,他身上的癌细胞从片子上看到明显缩小,精神上也明显好转。这是否是太极拳的效果,无法验证。一位来自瑞典来中国学中医的医生随我练拳后,她身上癌细胞也明显缩小,有人说是我打拳时发出的能量起的作用。还有其他随我练拳者都不同程度上精神好转。是否因我原因?不得而知!反正,随我练拳者有所收益,我很开心!

大家随我练拳兴趣很高,我很想让更多人从中得益,但又不能教,心里很矛盾。后来我想,师傅不让教,但沒有不允许我出书吧!经我多年练拳,基本治愈腰伤之后,我便取之精华,自行编辑完成了一本有两百多幅周氏太极架式照片、配有中、英文注释动作要领的“周氏太极拳”,创新发展了老杨式拳术。

为了治腰伤而练拳,从不发力与他人比拳术,也多次谢绝参加全国或地方太极拳比赛。为了弘扬中国武术,练拳几十年来,仅在澳大利亚电视台作过一次“周氏太极拳表演与介绍练拳心得”,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与赞誉!

总之,腰伤疾病,只要坚持锻炼太极拳,自己就是医生,自己一定会治愈腰伤疾病!通过亲身实践,我终于明白师傅讲这句话的精辟论断!

我曾看了一篇关于太极拳的论述文章,其中需纠正文章中关于太极拳十大要领中某几种表述的不当用词。例如:“牵动往来气贴背”、“腹松,气剑入骨”、“含胸塌腰”、“屈膝开胯”。

杨澄甫杨式太极拳表述的十大要领用词相传至今数百年,与之对比后,我个人认为该文章笔者的上这四种要领用词不太容易看懂理解,容易误导初学者,因为这些用词不太恰当。(在此商榷,仅供参考!)

首先,“牵动往来气贴背”用词的表述方式,对于多年练拳的我来讲,实在看不太懂,更何况初学者了。事实上,古代太极名师的原文要领用词是:“主宰于腰”、“眼到手到”、“动静结合”、“上下相连”、“连绵不断”。这种古代名师朴素用词,对于初学者来讲,易懂易学。希望笔者予以借鉴、参考并修改其对太极拳要领的措词。

“主宰于腰”,只要动,首先是腰动!腰不转,手不动。腰带动手。反之腰如不动,而仅手动的话,便失去了“主宰于腰”的第一大要领这一核心,太极拳便成太极广播体操了。

“眼到手到”,只有眼视前方,手才随眼视而动。我练拳时,眼一直经手看前面的远方,视觉意念透过有形的人、物、建筑、树木,看向前方很远的想象远方。这样,很容易排除杂念。有一句话叫做:“眼晴是心灵的窗口”。这种我自称为“意念透视法”,可以放松自己脑神经,放松全身关节,让心思平静下来!无论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练久了,全身便会不断产生一股股暖气从手心中出来,心广神怡,十分享受!曾我在玻璃上方用手心与脚心分别对准玻璃距离五公分左右位置,全身放松,眼透过手心脚心意想看着玻璃,有时半分钟,有时一分钟,玻璃上产生出一片水汽。也许普通人也能做到,但我从未请人试过。不过它证实了我手心或脚心确实会产生出来暖气,一遇低温玻璃,便结成水汽了。这也许传说中的“得气”所致,我至今缺乏正规测试所得理论依据。在此仅供参考!

“动静结合”,这一大要领是教育初学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形动,思念静、杂念全无,心态平静。动则修身,静则养心,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上下相连”,这一大要领意思是上下整套动作须协调,顾上又顾下。实际上,腰转带动手同时,也带动了脚。初学者,只要牢记这要领,便能做到熟能生巧!

“连绵不断”,一看就懂!整套动作好似江河流水,十分顺暢练完整套练习过程,这是一种心灵洗涤、全身净化的清洁过程,亲,你练久了,一定会有行走如飞、全身飘飘然轻松的感觉!

“松腰松胯”,上身与下身之间唯一气血通道是胯部,即大腿根凹陷处,只要身体重心在上,上身与下身之间弯曲部位处于直线状,当身体重心向下,上身与下身连接处呈于凹陷状。“松腰松胯”,就是说,人蹲下了,腰部肌肉要放松,凹陷处周围肌肉要放松。我的拳师手拿拐杖老是指顶我的胯部,要求松腰松胯,原因是人习惯挺立走路,一旦身体沉殿于脚底,如不松腰松胯,上下气血通道受阻,气血上浮,脚底无力,达不到精气贯通效果。

笔者“含胸塌腰”用词系误的原因是,塌腰与松腰,存在原则区别!松腰原理上述已有详解,关于含胸,应与背相配。原文应该是“含胸拔背”,前后胸背在练习中需始终保持施张状态,含胸,向前开,拔背,向后开。只有上身象充气似地打开,便能容纳更多氧气,上身气血才容易暢通。如果前胸向前开,后背随之也向前弯,这种姿态是犯了练拳的大忌。

笔者“屈膝开胯”用词不严谨。因为胯部一开,膝部一屈,人们习惯肌肉收缩,紧张。这两动作的核心关键是“松”,不松,等于运动员练肌肉,无法达到练精、气、神效果!用“开胯”一词,不如用“松胯”一词来得准确。只有理论表述正确严谨,才不会误人子弟!

本人练太极拳心得体会一文,希望对所有初练、已练之太极拳学生们及拳师们有所帮助与启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ystny.com/tjqfz/tjqfz/115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