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有没有一个共同的客观标准呢

李永康(中)、陈渭同(右)等前辈切磋

太极拳,有没有一个共同的“客观”标准呢?(上)

李新方

在中国武术中,凡流传较广的拳种大多都有不同流派,但主要表现在着势动作和由着势动作组成的套路有所不同。而太极拳的不同流派则明显地表现为风格上的差异,即使同一流派也因传承不同而在风格上略有差别,甚至虽一师之徒而风格各异。

那么,有没有一个共同的“客观”标准可以遵循呢?当然是有的,那就是太极标准,即符合太极拳理拳法的走架标准,因为不论哪一流派,或哪一传承,大家练的都是太极拳,只有能够把太极练到身上,才是对的。

一、应确立一个正确的基本观念

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的拳论之所以为太极拳各流派和武界公认的经典,正是因为经得起长期的实战检验。而走架作为太极拳的最基本形式,练得对不对,也是要通过实战来检验的。

要使自己的拳架经得起实战检验,首先应确立一个正确的基本观念,也就是前辈们常说的:“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怎么练就怎么用,怎么用就怎么练。如果用起来不好使,那就说明练得不对,要在走架中纠正。

但用起来好使也不一定对,还要看对方是不是高手,打得是否干净利索等,总是学无止境的,也要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在走架中加以提高。

李亦畬《走架打手行工要言》讲得非常明确:“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打手是知人功夫”,而“知人仍是问己”,也就是只要自己练对了,实战中没有不好使的,“自己要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絲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中求之”,也就是仍要在走架中求之,“一动势要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不合,少有不合,即速改换”。

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

这些论述都说明,技击与养生决不存在两种架子。有人说什么“技击的架子不能养生”,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只有符合技击要求的拳架,才是最有利于养生的,因为只有符合技击要求的拳架,才最符合太极拳理拳法,技击与养生只是习练同一拳架所同时获得的两种不同作用,每个习练者因自身情况和目的不同而有所侧重而已。

如果说,养生还有另外一种架子的话,那就不是拳了,更不可能是太极拳。事实上,恰恰是这种所谓“养生”的架子不利于养生,有些以健身为目的的习练者,练这种养生的架子,不仅没有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反而练出病来,如膝关节损伤等,正是因为所习拳架不符合太极拳之理法,亦即不符合技击要求。

因此,对于以健身为目的的习练者,只有用技击的精神学养生,以战斗的姿态练健身,也可以通过打手(推手)提高练拳兴趣,这样才有可能认真钻研拳理拳法,把自己的拳架里加入越来越多的真正有用的东西,而不致练了多年还是一套空架子,这样才能真正地充分发挥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不仅养生如此,娱乐、表演、提高工作效率等多方面作用也是如此,只有符合技击要求的拳架,才能同时兼备太极拳的一切作用,而无任何偏差,使自己的身心常处于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并体验到习练太极拳的无穷乐趣,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形体上表现为“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的气质和神韵之美,工作中多快好省而不使身体透支,长期习练更能进一步达到变化气质、完善人格。

当然,从健身房练出一身肌肉块也很不错,舞蹈和竞技体操也颇能引人入胜,广播体操也有一定的健身作用,打麻将更能令人着迷,有人把这些东西与太极拳结合起来也未尝不可,太极拳是最包容的,至于学什么那要看习练者究竟想从中得到点什么。

而在工作中献身事业,英年早逝的豪杰们更是永远值得敬重,但他们如果多活几十年岂不贡献更大?所以希望大家早学太极拳,学符合技击要求的拳架,才能真正实现“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王宗岳太极拳论·附言》)的目的。(待续)

霍梦魁师祖尝设场于沈阳火神庙


转载请注明:http://www.tystny.com/tjqls/tjqls/151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