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育读者文摘论太极

亲爱的读者,

新年来临之际,首先祝各位新年快乐!万事顺意!

我们体育读者文摘新一版已经出版发行了。从今年出版以来,我们的倡议和选编的文摘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回忆世界形势动荡的,如何将体育读者文摘交流平台办的更好,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为了跟上体育信息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国内外读者的需求,经过期刊编委们的讨论提议,从本刊起,我们将新设立一个双向交流的体育信息专栏。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通过以全文或者文摘的形式(以选中国的科研文献原稿,翻译成英文),来报道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以及相关的故事和读物,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本刊主题为中国的太极文化。话说中国的太极,在世界各地现有弟子成千上万,国外大部分太极弟子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练习太极拳的学员是越来越多,但是学员们对太极的知识还是一知半解。各门派的弟子对太极的知识解释是各抒己见。亚太各国将太极与武术相提并论,美国将太极解释为一种艺术性的健身运动。我虽说在70年代在上海的公园就见过练太极的大师和练习者,可是最早了解太极的基础知识,还是从年读到邱丕相教授和朱为模教授共同编译的,由“HUMANKINETICS出版的一本英语的太极图解的书后才开始练习。虽然我们在美国开班教太极练太极已有多年,可是对太极的历史,流派以及它与武术的之间的关系还是解释不清。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让世界各地的太极爱好者能对太极有个更准确和深入的了解,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世界级的太极大师,中国武术九段(武术的最高段位)邱丕相教授为我们讲述他的有关太极的故事。讲述他对中国武术和他对太极历史发展的见证和见解,以及对太极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

邱丕相先生是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术九段,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教育部高等院校教指委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武术分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协会常委、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武术教练员岗位培训指导组副组长。上海市第9届、第10届政协委员。国际武联裁判培训班教员,首批国际级裁判,曾多次出任全国武术锦标赛、全运会的总裁判长,曾在第11、12、13、14届亚运会中,蝉联四届武术总裁判长,在第2、4、7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出任总裁判长、裁判长。在年的世界太极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太极拳人物。有关邱教授的生平介绍和他的动人故事具体请看第36页--38页。

我们用远洋电话采访的形式与邱教授进行了访谈。邱老师从四个方面为我们叙述他50年来在太极领域里如何从学习,请教到自我创建的亲身经历,以及对太极历史发展的见解和贡献。整个采访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大师对中国传统武术和太极文化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对继续发展中国太极文化的期望。邱教授的故事为如何进一步普及和开创中国的太极文化大致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和建议:

一,普及中国的太极文化,人人有责

目前练习太极拳大多数学员主要有两种需求。第一种学员是生活的条件好了,对生活质量有一定的需求了,把学习太极作为一种健身运动。第二种人群是体弱多病者,需要靠练习太极来增强免疫力。其中包括付不起昂贵的药费者,或者药物对其治病无效者,无论是东方和西方的都会有人来练习太极。面对这些太极的爱好人群,为我们普及和发展中国的传统的太极文化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推广和普及的同时对练习者要担负起一份责任。在传授的方法上将太极的套路更简化,灵活运用,更好地去适应练习者的需求。尤其是如何让我们的中年工作者们也喜爱练习太极,在他们休闲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健身房打一套太极拳。

二,太极的科研需要再下功夫

正如邱教授指出的那样,建国以来,中国用练习太极在生理生化各个系统都做过研究。但是从习练者的反馈来看,较受益的大多在免疫系统方面。中国在太极方面的科研还存有不足之处。在进行实验时,选择的人群范围较少,以至于缺少数据。以及缺乏对练习者长期跟踪的数据积累。在西方我们时常听到对太极反面的说法是,太极有一种糊里糊涂的/无法清楚解释的一项健身运动。缺乏让真实数据来证明运动的结果。以此要求我们的科研工作者要下功夫,用更严谨的科学方法去研究太极,用真实的数据去论证太极的益处。任重而道远。

三,品味太极,将太极造福人类

现在中国或者西方练习太极者大多数都是在初级的普及水准。对套路技术不那么熟练也不规范,也不动脑跟着练。离开了领队就会忘了套路。大专院校学员主要也为了表演而学习太极。邱教授从太极拳的开创依附于中国的传统哲学角度,为我们提出了品味练太极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掌握了太极拳的技术基础上,要到大自然中去练,要到人群中去练,要自我领悟地去练。要道法自然才能领悟到太极文化的真谛。才能将中国的太极文化世代相传,让太极深受爱戴,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全人类。

在本刊里,我们已经从中国的各大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期刊里,选载了有关对太极的科研文章(具体请看第39页到第44页)。我们衷心地希望各位研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专家和科研人员能积极地参与,踊跃地投稿。让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翻开她历史性的新篇章。(投稿具体联系方式请见底页)

为了进一步推动体育科研的方法,我们在本刊里,从科研动向,运动训练,体质研究,科学健康,老年,儿童妇女与健康和学校体育6个不同的领域,为大家选摘了许多如何运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去做好研究。望各位老师和科研工作者能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去阅读原文,开创您的科研未来。

——来自总编的序言

目录(Contents)

美国体育最新科研动向

06.《年美国成年人和青少年体育锻炼指南》的相关知识

07.儿童身体活动和久坐时间的流行病学转变

08.对身体行为综合评分开发和测试的研究

09.举重训练和十种常见癌症的风险关系研究

10.教练能力如何调节球员表现的动机-NFL的贝叶斯分层方法

运动训练

11.足球新手静息心率变异性与间歇耐力表现的关系

12.体能训练对年轻男性足球运动员身体表现的影响:不同跳高高度的潜在影响

13.短跑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的股外侧肌僵硬度

14.在评估人体成分和骨密度时,新手会得到与经验丰富的DXA技术人员相似的结果吗?

15.格斗类运动员赛前的快速增重和减重幅度:一项系统综述研究

16.益生菌的补充对参加体育活动个体和运动员的影响:系统评价

17.实验前24小时食用流质饮食与固体饮食对运动员依从性的影响

18.澳大利亚州立体育学院运动员的补剂使用和行为

19.柔道和跆拳道运动员的快速减重:教练和训练师的态度和实践

20.睾酮和阻力训练改善脊髓损伤肌肉质量的研究

体质研究

21.较低的认知要求和较高的急性身体活动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一项系统评价

22.超重和正常体重儿童水中和陆地固定式运动的运动学比较

23.基于计步器的身体活动学习干预:使用干预前身体活动类别来评估其有效性的重要性

24.青少年连续佩戴activPAL?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25.三轴加速度计测得的体力活动特征与儿童代谢健康相关

科学健身

26.基于年龄对青少年和成年人最大心率的预测:一项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

27.工作场所骑自行车干预的心脏代谢作用

28.节奏变化对瑜伽的代谢需求及其与步行的比较

29.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步行治疗信念和疾病认知与步行意向及6分钟步行距离有关吗?一项横断面研究

30.针对50岁以上成年人的体育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移动健康干预措施:一项系统文献综述

31.他汀类药物对成年人身体活动或身体适应性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32.含热量恢复性饮料可增加休闲跑步者的自愿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且对次日水合作用影响很小

33.客观测量中年人的体力活动与脊椎大小的关系研究

34.终身体力活动与肥厚性心肌病特征的关系

35.体力活动处方:内科医生如何看待它?

口述历史(专家特邀)

36-38.中国太极拳发展历史的见证和见解

——邱丕相教授

中国传统体育(太极专栏)

39.太极拳对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

40.太极拳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41.太极拳练习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作用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42.长期步行和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情绪面孔识别和记忆的影响

43.近20年中美太极拳与健康促进研究的对比分析

44.杨氏太极拳习练者静息状态下比率低频振幅及工作记忆特征

老年,儿童与妇女的运动与健康

45.基于护理指导的健康饮食和体力活动计划对儿童饮食和体力活动行为的影响

46.个性化加速度计活动切割点测量相对体力活动强度水平

47.老年人久坐时间、身体活动、健康和身体机能:什么最能预测睡眠质量?

48.遗传概况在运动训练或身体活动的功能表现适应中的作用:一项系统文献综述

49.老年人离开家的目的、频率和交通方式:一项横断面分析

50a.健康老龄化和体力活动的最新概念:一个观点

50b.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选择不同的快速学习策略

学校体育

51.学校以外的久坐和屏幕时间:6至8岁的孩子的相关性

52.体育运动对学校儿童进行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的效益研究

53a.体育教学中的情商:不愉快情绪、疲惫感和工作满意度

53b.体育教师的残疾对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观念的影响

54.导致小学生在在校时间积累体育锻炼差异的因素

55.能力分组对学生游戏表现、体育锻炼和运动方式的影响

杂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疗法
儿童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tystny.com/lxyd/10151.html


当前时间: